6月1日一大早,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古碑鎮七鄰村的養蠶大戶袁興洲就忙著采摘桑葉,為自家的第二批春蠶準備“伙食”。
當下正是春蠶養殖時節,金寨縣各個鄉鎮的蠶農們都在為此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袁興洲今春訂購了64盒蠶苗,分兩批養殖?!暗谝慌呀洺衫O,剛剛賣了1300公斤,每公斤均價69元,總共賣了近9萬塊錢?!痹d洲告訴記者。
和蠶農們一道忙碌的,還有金寨現代農業產業聯盟蠶桑絲綢產業聯盟(以下簡稱“蠶桑聯盟”)的技術專家們。自2013年起,安徽農業大學與金寨縣人民政府共建共管大別山綜合試驗站,這一合作已持續10年。
科技養蠶助力產業復興
組建蠶桑聯盟和“蠶桑產業博士科技特派團”,為農民提供科技養蠶技術,是大別山綜合試驗站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
安徽農業大學大別山綜合試驗站站長葉振風介紹,這些技術專家主要來自安徽農業大學和金寨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每年蠶桑生產期間,他們都會走村入戶,從桑園管理到養蠶技術,從上簇管理到蠶繭采摘,對蠶農給予全方位現場指導,幫助蠶農解決生產中的難題。
“今年春天,我們已經成功舉辦了35場培訓活動,參訓人數超過1300人,發放了1000多份技術資料,并將培訓的PPT打印成冊,發給蠶農作為養蠶‘教材’?!比~振風說。
金寨縣桑蠶產業曾有過輝煌歷史,但20世紀90年代末,該縣桑蠶產業逐漸衰落。近年來,金寨縣把桑蠶產業作為全縣四大主打產業之一,引導蠶農建設標準化優質桑園,改造或新建養蠶棚室,推進小蠶共育,加快蠶種場改造提升,使該縣的桑蠶產業迎來了復興。
蠶桑聯盟首席專家、安徽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徐秀萍教授,向記者展示了她手機上的“蠶室溫濕度智能控制系統”App,這是她親自研發的一款應用?!拔覀円呀浽诮鹫h示范推廣這個軟件,幫助蠶農解決蠶桑養殖標準化、智能化不足問題?!毙煨闫颊f,如今的金寨縣,已經邁上了科技養蠶之路。
牽手高校共謀產業未來
6月1日下午3時許,徐秀萍打開手機,在“蠶室溫濕度智能控制系統”查看金寨縣槐樹灣鄉養蠶大戶占政麗家的小蠶室:當前溫度是25.3攝氏度,相對濕度為100%RH。
“二齡之前的小蠶是比較嬌貴的,需要放在單獨的小蠶室里養殖,需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毙煨闫颊f,占政麗家的小蠶室里安裝了加溫板和加濕器,她在手機上就可以對蠶室進行遠程調控溫濕度,讓蠶寶寶更加健康。
在徐秀萍看來,金寨縣優良的桑樹品質,讓桑葉更高產;強健的蠶苗品種,讓蠶寶寶更具抗病性;桑切機、電動雙剪、全自動養蠶軌道車等先進設備的使用,讓養蠶更省力。
得益于科技養蠶的推廣,金寨縣蠶繭的產量、質量和價格逐年提升。金寨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蠶桑股股長孫鳳柱介紹,今年金寨縣蠶繭單產持續增加,規模主體平均張產達50公斤,增幅達4%;蠶繭收購均價68.5/公斤,均價漲幅達16%,與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張產增收創下歷史新高。
“我們進行了統計,采用科技養蠶后,比傳統養蠶提升了40%的產量。預計今年我們縣僅蠶繭的產值將突破7500萬元?!睂O鳳柱說。
“今年的蠶繭質量特別好,基本達到5A絲?!卑不仗K豪富金繭絲綢公司是金寨縣兩家蠶繭絲綢公司之一,其總經理黃澤云對今春的蠶繭品質非常滿意。
合作在繼續。今年4月15日,安徽農業大學與金寨縣人民政府簽署了新一輪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開啟下一個十年合作新征程。
葉振風表示:“我們在接下來的十年里,將支持金寨縣蠶桑養殖規模增加8—10倍,幫助開發蠶桑新產品,助推金寨縣蠶桑產品站穩國內市場,并逐漸走向國際?!?/p>